RIBA Hello China 中国百位杰出建筑师计划广州站

亚热带本土人居环境与当代建筑设计

Local human settlements and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subtropical zone


6月20日下午于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举办了主题为亚热带本土人居环境与当代建筑设计的学术研讨会,暨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2020 RIBA Hello China 中国百位杰出建筑师计划广州站。研讨会着重探讨了岭南亚热带地区本土当代创作的建筑作品及优秀案例,汇聚了当地代表性建筑家欢聚一堂,发表建筑创作理念,沟通设计经验、技术、哲思与社会责任。


吕慢 

主持人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的中国区发展首席吕慢女士开场,介绍了诸位来宾及RIBA的186年历史——于1834年作为英国建筑师协会成立,1837年英国建筑师学会被授予皇家称号,1848年英国建筑师学会被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金奖,至今在世界范围11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5万位优质会员及建筑社群。表达了2020年对于世界人民与建筑界来说都是十分挑战的一年,但RIBA始终坚守推动世界建筑行业发展的使命,并在中国计划开展更多工作以助力中国建筑行业和建筑业从业者发展。


Azlina Bulmer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国际部总监Azlina Bulmer女士通过视频的方式与在座的中国建筑师问候,并介绍了RIBA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将如何与中国建筑业界进行深入的交流与互动。RIBA建立了中英文网站www.riba.org.cn 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Hello China交流项目,包括中国建筑师100。


倪阳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博士生导师、GSD访问学者、中国建筑学会“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广东注册建筑师学会会长倪阳先生,为本次研讨会进行了致辞。他表达了与RIBA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一致,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作为全国著名的甲级设计研究院,也一直在建筑中探索地域性的建筑文化和时代的一些结合,从承载历史记忆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到象征民族复兴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从体现粤港澳大湾区的澳门大学新校址,到表征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青岛上合组织的国际会议中心,一直紧跟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步伐,以空间记录历史,以建筑⻅证时代。当前国家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孕育了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每年都有大量的建筑项目蓄势待发。随着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在中国领域工作的正式启动和展开,他真诚的希望今后与学会达成更加深入密切的合作,共同呈现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最后再次感谢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搭建这样分享的平台,并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彭长歆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彭长歆教授同时发表了致辞感言。对广州的城市发展与中英贸易文化往来的历史进行了分析和表述,广州也是英国建筑师最早抵达中国的城市之一,比如说早期的几大洋行,还包括后来的大钟楼、粤海关、广东邮政管理局的建筑设计师等等,都是一大批的英国建筑师到这里。今天亚热带本土人居环境这个话题适应性设计的策略实际上也是由中英建筑师,或者说是广州的设计师跟英国的建筑师共同开始的。作为亚热带地区,或者是华南最重要的建筑教育的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长期以来也是在亚热带本土人居环境建筑设计方面进行各种探索研究,学院将非常愿意跟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包括亚热带本土人居环境与当代建筑设计策略的研究。


韦业启(Ken Wai)

凯达环球Aedas全球设计董事、RIBA中国分会荣誉主席韦业启(Ken Wai)先生代表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为建筑师100计划做出了解说。他表达中国在全球发展中是很重要的一个国家,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它有不同的季节,南方、北方、东方、西方都是不同的气候,不同的条件,发展非常的快速,所以对于RIBA来说,我们希望跟中国的建筑师有更密切的关系,互相学习。通过我们的平台,召唤精英,希望更了解中国现在发生一些不同的问题上的解决方案,对RIBA来说是很重要的学习。RIBA全球有5万多名会员,对于中国还远远不够,期待有更多优秀的建筑师加入RIBA,加入中国建筑师100计划。本次计划其实是旨在与中国本土建筑界共同共建积极健康的建筑师社群,更好的服务于中国本土建设,以及面向世界范围推崇中国的建筑设计作品及建筑师。RIBA在此计划之际,怀揣谦卑之心竭诚贡献,这100位中国杰出的建筑家将是RIBA着重关注与支持,学习与探讨的对象,在协力合作的过程中为他们集更广泛的RIBA皇家注册建筑师提供国际建筑师社群以及资源的各项支持,提供国际化的文化传播,建筑实践、学术研究等各种机遇。


冼剑雄

作为学术分享开场的冼剑雄先生以《传承与共生》为题,介绍他对海心沙微改造及珠江人行桥项目的一些设计思考。他从设计、结构、城市空间的社会意义几个层面,与在座的来宾及观众进行了分享。这两个方案是冼剑雄建筑师去年末至今年初的新成果。海心沙是亚运文化遗产、城市的印记,在进行微改造及加入新的湾区配套建筑时,需要对历史表达足够的尊重,新旧逻辑清晰,并达到可持续的升级效果。珠江人行桥则将南北融为一体,串连了花城广场、海心沙、二沙岛、广州塔等多个重要景观节点,形成连续的漫行系统。在串接时,采用了对原有建筑、景观影响最小的手法,并通过对形态、结构的推敲,力图达到桥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陈雄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ADG建筑创作工作室主任、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陈雄先生,进行了建筑师与城市关系的主题分享。表达了南方或者是说亚热带岭南地区,土地是非常的珍贵的,其实之于全球都很珍贵,地少而人口密集。广州城从古代到现在整个城市都是非常密集的一个状态,包括新区的建设也是非常的密集。在这个情况下面,怎么能够把建筑的公共性,把它做的更好一些,建筑者们能够回应城市,这个需要一个积极的互动。他赞许了今日搭建的交流平台,希望大家共同坚持在大湾区的建设,通过同行之间的交流,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共同参与城市的品质的提升。


郭明卓 

广州市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郭明卓建筑工作室主持人、原任广州市设计院副院长、总建筑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广东省首届丁颖科技奖获得者郭明卓先生,为研讨会及来宾带来了他52年的建筑实践工作的分享,包含但不限于十几个项目案例的呈现。回顾了广州市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历史节点中的经典建筑,悉数由他及所在的单位、团队创作完成。他表达了在恩师冯纪忠先生的影响下,不忘初心——即建筑师的责任就是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创造空间,因此建筑师的工作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只要人类今天还需要将建筑作为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空间,现代主义“形式追随功能”的思想就不会过时。建筑师从事设计,必须以功能来决定空间的大小、形状和空间的组合,并最终决定建筑的形式。而在这功能——空间——形式的设计过程中,存在着无数的可能性,建筑师可以做出自己的主观判断和选择,因此同一能的建筑可以有无数不同的设计方案。


汤朝晖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副总建筑师、首届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汤朝晖先生,为研讨会带来主题为小的主题演讲,他以中国古话为开篇——“勿以善小而不为”。他所呈现的项目包括公共步行桥及图书馆等各类功能的市民空间,一改鸿篇巨制、宏大叙事的表达,以建筑设计从小处着眼、润物无声来呈现创作的巧思与社会责任心。


叶敏(米笑)

扉(扉建筑、扉美术馆)创始合伙人叶敏(米笑)女士带来的讲演题目叫做“加厚的边界”,以此回应亚热带的气候特点。通过最近的一些实践,一直在跟艺术发生关系,除了一个很具体的建筑的实践,也在用别的方式去做建筑应该要达成的一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她从城市中的美术馆到城郊创意园区新邻里社区项目进行了多方位的实践分享与探讨。并以疫情阶段引起大家对无界生活的思考。在多年的实践中,叶敏和她的团队、伙伴,一直在做建筑与非建筑的实验:一种是真的是在盖房子,另外一种是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去探讨空间跟居住,人与人之间等等这些问题。这个观点也来自于她发起的展览——其策展人李巨川在展览里面的话语。


何健翔 

在分时演讲环节最后进行讲演的是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何健翔先生,他的主题是游。他所分享的建筑实践中既包含了东西方文化的元素与融合,又具有友好及开放性,为市民提供了情感参与的条件。他表达珠三⻆实际上是世界不同的商贸、人、文化交集在一起的地方。建筑资本的强大,建筑师采取什么策略呢?游击也是一种战术。同时建筑本身是希望创造空间的创意性,就是游艺,这些都是游这个主题的出发点。实际上游也是古代,至少是东方的传统,那个时候的游就是在自然山水里面,或者说偶遇的故事,实际上就在这种空间里面发生。如今整个珠三⻆快速的拆除,快速的建造,他的建成的项目基本在这个区域,都在岭南,都在珠三⻆,就以六七个案例来表达城市的这种快速、繁忙、迂回。


活动最后的主题研讨环节,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何健翔先生。汉森伯盛国际设计集团董事长、总建筑师、广州市空间设计学会(羊城设计联盟)会长盛宇宏先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博士生导师、GSD访问学者、中国建筑学会“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广东注册建筑师学会会长倪阳先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华南设计中心主任、北建院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黄捷先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彭长歆教授,做了积极的发言。关于本次研讨会内容,将再度整理及进一步呈现。


彭长歆:亚热带是气候,本土就是人居,当代就是讲的时间。我对建筑的时间的共识性和历史性这方面还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一个亚热带就是区域性的气候条件,本土肯定是包括场地和肌理,还有包括人的一些感受和人文活动模式的总汇。当代建筑设计主要是时间,我们应该用现在的思想或者现在的价值观用现在的材料做现在的事。我老是说场,一个是场地和气候。第二个就是人,人的活动模式和人的一些感受。第三个就是时间,有一个历史性和共识性。通过三个方面,然后通过整体来设计,这就是我对设计的一般看法。


盛宇宏:首先是气候,跟我们岭南地区,跟自然环境,跟气候真的是有关的,它表明了一个自然特征。在我看来,本土刚才倪总谈到了地方的东西,我倒认为本土可能更多的是跟建造体系有关,因为你在亚热带的自然环境中,在这种气候环境中,你当然生产出你的建造方式,包括材料,甚至包括空间建造的方式等等。当然人居环境包括的面就更大,因为这是一个社会性的,前面叶老师也谈过,刚才何老师也谈过这个东西,其实在我看来,人居环境是我们岭南这个地区的人区别于岭北,区别于其他地方的人的不同所在。包括了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民俗以及千百年来沉淀形成的东西,所以我对亚热带本土的人居还是蛮喜欢的。尤其人居环境这一块,千百年来,尤其是近30年,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建造活动实际上是改变了原来,在空间生产方式上是改变的,刚才何老师在图像中呈现出的那种面貌我非常喜欢,包括连南的新旧杂陈的环境,包括厂房在深圳的环境中,实际上就是这30年我们的空间生产所产生的面貌,就是这个地区的特点,跟其他地方不同。现在我们要处理的方式,我们要处理的就是这个东西,不同状况下,不同建造条件下,生产出来的东西非常丰富,所以这个可能带来的就是我们这个地区的人文设计师带来的更多的丰富度和多元性。


黄捷:我觉得今天是有同感,今天亚热带本土人居环境,我觉得这个题目也是非常好,我们一直在广州,老是说岭南地区,还是和中国其他很多地方有很多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在文化、气候方面,文化上有更多的包容性和对一些先进的文化的吸取的精神,所受的制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一点,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结合的更加紧密,跟北方很多的传统或者正统的思想的约束或者一些规矩,在我们亚热带地区还是有不同的,更贴切人的自然的东西,跟我们的气候,跟我们周边的自然的环境结合的更加紧密。我们以前住的也算是大院,一直是做很正统的,宏大叙事的东西,我们现在做的东西慢慢的感觉都往回收了,对很多本质的东西更多的想去了解、追求和展现,我们现在做的文化建筑也好,或者体育建筑也好,我们经常的想把它去中心化,削减建筑的一些形体,然后把建筑的边界磨合掉,从这里面开始,我觉得我们到了一定的程度,这些思想也在转变,也想去更加贴切的跟我们的地域也好,跟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好,发生更加紧密的联系。


何健翔: 我也在欧洲生活过一段时间,总体来说对两头对了解,因为疫情也好,因为科技某方面的发展也好,确实 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一些问题,不管是人与人的警惕,或者说文化与文化之间缺乏理解,实际上我觉得像RIBA或者其他的文化组织也好,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


倪阳: 刚才说到未来的发展,比如说私人空间、工作空间,我们以前强调工作空间,但是现在私人空间又被放大, 怎样进行一个互换。但是实际上有一点,我在评标的过程中,比如说万科或者一些大的公司,我发现他们的思想也在变,对一个空间的追求,我到底是为了什么?90的,还是00后的,都不重要。我们现在很多的空间,他们就很特别注意空间的平台式......因为我不知道将来要发生什么,现在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时期,所有的东西都在变化,也就是说,我要做一个设计,有点像会展。但是他希望能在里头搭建很多的内容,也就是说,在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的时候,做一些应对,这种空间可能就是说将来可以做很多的丰富的内容。可以不断变化、应对的空间,更能满足未来的需要。(随后分享其创作实践中的两个项目案例)


同时莅临与会的还有,广州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副书记蔡曦女士,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副主任寇科奇先生,广州市冼剑雄联合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何菁女士。

活动最终由韦业启先生代表RIBA总结,收益颇丰。RIBA在亚洲、欧洲都有分会,可以共同去讨论、联合世界范围内的RIBA社群,包括英国、东南亚、澳大利亚不同国家与地区。RIBA希望未来通过我们的联合,就全球性的议题进行合作。

主持人感谢协办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感谢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感谢建筑记忆时代建筑实践,包括支持单位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英国英中贸易协会、广州新瑞活动策划有限公司、广州设计周,以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宣布活动圆满结束。



版权所有 | 广州市冼剑雄联合建筑设计事务所
粤ICP备202311695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