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设计专访冼剑雄先生
  • 红设计专访冼剑雄先生

红设计专访冼剑雄先生

近日,红设计有幸采访了冼剑雄先生,请冼总对设计行业的宝贵心得和分享收获一二。

 

红:您在瀚华设计公司已经成功运作多年后,推出了冼剑雄联合建筑设计事务所,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问事务所将以何种特色来运作和发展?对前景有何期望?

 

瀚华建筑设计公司至今为止,已经成立了十六年。在这期间,中国的建筑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多年,发展的重点在于追求建设速度、追求建设数量,我们跟随着中国市场的壮大,公司规模、团队的组成都有了一定飞跃,但也不可否认,对于设计品质,不免多少会有兼顾不够的地方。现今,我们觉得是时候沉淀下来,潜心研究一些专业上的精进了。

 

冼剑雄联合建筑设计事务所其实在2011年已经取得资质,但未马上进行广泛的拓展。今年年初,我们加强了事务所的团队建设,明确提出强化建筑师对全局把控的能力,通过开展商业合作模式引入专业竞争,力求设计方案的准确实施和精细的工程品质。这是一个更高的起点,也是对我们更大的挑战。



从行业的大环境来看,目前住建部、地方主管部门等已经开始鼓励建筑师负责制,在上海自贸区、深圳前海也有了一些试点。制度的推行更考验建筑师对项目全过程的把控能力,对顾问公司要求具备更高的专业间配合协调能力。我们相信这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首先它打破过往“大而全”的国内传统设计院模式,将专业上下游的捆绑关系市场化,同时更强调了建筑专业的龙头作用,从而提升整体设计与落地成品的质量。



坦白讲,近年虽然广东的建设量在全国属于前列,但建筑设计在全国同行的相对地位反而有所下降。这种现象也促使我们反思自身的不足。我们需要形成良性的淘汰机制,更加强调建筑师的话语权。未来我们的设计事务所不一定求量,但一定要求质的提升,创作出更优秀的精品。



随着地价趋贵,我们需要设计师更深入地理解和挖掘项目的特质,更多地把时间精力集中在一个项目上,或者对某一类建筑研究更透彻。空间、流线、材料、构造……这些虽然是建筑设计的基本功,但它同时也是永无止境的,只有沉淀下来,提升设计深度和成熟度,才能有更好的追求与突破。

将来的建筑行业,我们相信是分化的时代,粗放的生产模式会被淘汰,小型的精品团队同样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大家不是以规模取胜,而是以各自的特点,能力取胜。



红:作为华工建筑系的“大师兄”级人物,您有什么经验心得想与年轻晚辈分享?

建筑设计不是纯粹的商业爱好,还有自己的追求在里面。单有追求也不够,还需要热爱这个行业,以及有一定的天分。对于建筑人来说,和很多行业不同,我们毕业才是真正的开始,读书中只是一个起步,一个入门,但更多的所得是从工作中的经验得来。我也希望年轻的建筑师们能心态端正,注重沉淀积累,永远保持学习的热忱。

 

从我们事务所的工作方法来说,比较强调内部把控,即使甲方不做要求,我们也常常自动进行修改和调整。对我们的同事来说,可能工作量增加了,但是长远来看,严格的修改就是对自身的反省,这次修改到位,明白其中的道理,下次的效率就会提高。



成立事务所以来,我们组建了创作组,这是一支非常年轻又有激情的团队。他们工作努力,比如做方案时,会反复对不同方案积极对比推敲,寻找哪怕一点点优化的可能,这也促使其他原有团队去反思常常凭经验、而突破性不足的思路和习惯,对整体的团队面貌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工作方法上,我建议设计上不能太依赖效果图,从大概念到小构造,都要多多推敲。比如对构件尺度感的把握,最好随身带着卷尺,再根据自己的感觉远近对照一下。另外一方面,建筑设计不是个人的艺术,制约条件比较多,在毕业后也要进行多方面的学习,比如工业设计、经济成本等等,多把眼界放宽一点。我们目前的团队各有优点,有人有耐心,坐得住;有人接受新东西比较快;是一个互补的团体。大家的共性是热爱建筑,对自己有提高的要求,这样团队才能整体进步,不断求进。



红:对于您的孩子的美育,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

哈哈,我画画的时候,反而不给她看的,都是等她睡觉了才画。孩子有自己的童真和兴趣,我希望她能保持自然的个性和想象力,不要把我们太成熟的笔法手势过早灌输给她,限制了她自己的成长。

 

版权所有 | 广州市冼剑雄联合建筑设计事务所
粤ICP备2023116959号-1